时间:2023-5-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来源:《视听》年第2期

摘要:影视剧通过创造审美对象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艺术特征上也适宜于各种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观众接受。伴随着跨文化语境的不断深化,电影和电视剧的艺术生产具有了更多相应的跨文化特征。跨文化影视剧生产中的传播概念和模式,对研究影视剧艺术生产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当下,赛博空间中存在着新媒介崛起、媒介公共化、媒介即时性增强、持久性降低等媒介更替特征。对日新月异的媒介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影视剧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

关键词:媒介;跨文化传播;影视剧;互联网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提到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此后,艺术生产与消费逐渐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一个国家的文化开始有更多机会和渠道流向另一个国家,实现其在另一个国家的传播。作为承载文化责任、民族价值的重要载体,影视剧在跨文化传播中能走多远,这个国家的价值观就能走多远,这个国家就能走多远①。传统的影视剧传播媒介如电视屏幕、电影银幕,或是新型的媒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字媒体,都能够对有跨文化特质的影视剧进行传播,而信息技术的进步又给影视剧传播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演替。本文将传播媒介按照其所在的环境分为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两种,针对其更替对影视剧传播产生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讨论。

一、现实环境:真实空间的影视剧传播媒介

在数字技术兴起和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观众往往在真实空间中对影视剧进行消费。电视机、电影院等公共媒介可以满足观众对影视剧的消费诉求。传统媒介的存在使得跨文化语境中影视剧的传播更加具有仪式性。电视机在播放电视节目的同时,也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家庭“场”的存在,通过这个“场”,电视荧幕上播放的内容与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这种张力使得观众在接受过程中产生一种怀旧的情感。目前,我国通过电视观看节目的观众多为中老年人,这类观众往往有过集体收看电视或电影的观影体验,这种体验导致了他们对“观看”这一行为存在一定的集体印象。同时,电视具有的同步性和便捷性也对跨文化影视剧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电视上播出的影视剧往往是经过译制的,同一种语言让观众更容易产生代入感,打破与境外文化的隔阂,拉近观众的审美距离。电影银幕与影院幽闭且昏暗的空间相对于电视机屏幕和客厅来说则更容易让观众产生敬畏心与仪式感。观众在漆黑的电影院中观看影片,与陌生人一起处于陌生环境中,观影条件所带来的未知感与恐惧感,正好也契合外国电影中经常超出观众期待视野的创新之处。传统的跨文化影视剧传播媒介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与演替,在技术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与革新,3D电视与4D、IMAX电影等,都能够为影片更好地传播提供更加优良的载体。传统媒介的不断发展,让跨文化影视剧的传播方式不断地进行更新,也促使影视剧生产者不断提高影片的科技含量来吸引更多观众。

二、虚拟环境:赛博空间的影视剧传播媒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媒体的兴起,现代人的生存意义空间已经从传统的现实世界扩展到了更广阔的虚拟世界。互联网所构筑的虚拟世界和虚拟空间直接促进了一大批新媒介的生成,给境外影视剧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这种虚拟空间的成功建构与深入人心,影视剧传播和接受方式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一)媒介演替与新媒介崛起

互联网直接拉近了整个世界的距离,世界开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技和文化工作者通过互联网交流使得技术的进步不断加快,而互联网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般增长,这种进步直接带来了媒介的进步与演替。如果将所有能够连接上网络的媒体都当作新媒体的话,那么至少个人电脑、网络电视等固定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等都可以作为新媒体。这种新媒体的崛起与媒介话语权的让渡直接导致了影视剧在传统媒介和新媒介上跨文化传播效果的不平衡。新媒介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传统媒介在传播上的固定地位和优势,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观众对新鲜事物的不断尝试与学习,互联网用户正在逐渐创造纪录。根据CNNIC的调查报告,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在年6月突破了8.54亿,其中,手机网民高达8.47亿,占网民总数的99.1%。新媒介发展所带来的新型影视剧受众体量相当大。

(二)媒介参与度增高

“弹幕”这种新的评论形式的出现,极大程度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性,使观众对跨文化影视剧的收看从以往的“看”变成了“看并评论”。这种技术使观众能够真正地产生一种与媒介紧密相连的代入感,增强了观众和互联网站之间的黏性。此外,弹幕也是传播者对传播话语权的一个主动让渡——普通人也拥有了评论以前无处评论的影视剧的场所。弹幕的字数一般都比较少,也符合碎片化(Fragmentation)的传播趋势。弹幕在充分调动观众积极性的同时,还能打破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同一空间“场”的限制,让跨文化影视剧的传播真正“跨”了起来:在虚拟的空间里,一起观看视频的观众可能相隔千万里,或者相隔几年甚至十几年。新媒介颠覆了传统的线性传播方式,观众可以在不同时间收看同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还能和当时或之前一起收看的观众进行交流。媒介参与度的提高带来的崭新观影体验和观影感受让跨文化影视剧更加容易被观众接受和喜爱。

(三)媒介及时性增强

技术发展带来的媒介革新让媒介的及时性极大程度上得到了增强。一些在境外播出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通过字幕组的翻译与发布,通常只需要一个晚上的时间差,就能到达他国观众的视野中。字幕组的出现增加了媒介的时效性,能够在给观众带来第一时间观影享受的同时,激起观众使用媒介的主动性,弥补了由于客观地域时差导致的观众心理时差。同时,观众不再被动地观看电视上播出的既定内容,而是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地选择性看到自己希望收看的影视剧。这种时效性也使互联网虚拟空间中观众之间的交往更具可能。时效性增强后,影视剧在社交网络上激起的裂变式传播效果则又能对电视剧或电影的传播形成助推,加之实时性的讨论、热点话题的营销等,媒介的及时性就使得整个影视剧的传播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同时也产生了辐射面更大的传播效果。相应地,这也让影视剧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介。

(四)媒介持久性降低

然而,数字媒体在给具有跨文化特点的影视剧传播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数字媒体对于影视剧的传播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传播效果,将电影、电视剧的影响幅度拓宽;另一方面,各式新媒介的兴起使得世界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是一种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得到实时反馈的交互型传播媒介,所以,信息在消费的过程中又能产生新的信息,以至于互联网上的资源将呈现几何级数型的增长。同时,后现代主义明显的复制性在媒介领域也开始展现了出来:热播影视剧在短期内拥有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imeimeishou.com/yxrj/yxrj/15046.html

------分隔线----------------------------